1 吊鉤
(1)拆卸檢查吊鉤、軸、橫梁、滑輪、軸承并清洗潤滑 (2)檢查危險斷面磨損狀況 (3)吊鉤的試驗 (4)板鉤檢修 (1)吊鉤、橫梁、滑輪軸、不準有裂紋,螺紋部分不應松脫,軸承完好,轉(zhuǎn)動滑輪,螺紋退刀槽處有刀痕或裂紋者應更換。 (2)危險斷面磨損超過原高度的10%的應作更換。 (3)大修后,吊鉤應做試驗檢查,以1.25倍的額定負荷懸吊10分鐘,鉤口彈性張開量不應超過鉤口尺寸的0.25%,卸載后不應有永久變形和裂紋; (4)板鉤鉚接后,板與板的間隙,不應大于0.3mm 2 鋼絲繩 (1)斷絲檢查 (2)徑向磨損量 (3)變形檢查 (4)鋼絲繩潤滑 (1)1個捻距內(nèi)斷絲數(shù)超過鋼絲總數(shù)10%的應按標準報廢 (2)鋼絲徑向磨損超過原直徑40%的,整根鋼絲繩應報廢 (3)鋼絲繩直徑縮細量至繩徑70%的扭結(jié),繩芯處露,斷股者應報廢換新鋼絲繩 (4)潤滑前先用鋼絲刷,煤油等清洗,用鋼絲繩麻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鈣基潤滑指(SYA1405-65)浸涂飽和為宜 3 滑輪組 (1)拆洗檢修滑輪組,檢查裂紋 (2)滑輪槽的檢修 (3)軸孔的檢查 (4)裝配 (1)滑輪軸不得有裂紋,軸頸不得磨損原直徑30%,圓錐度不大于5%,超過此值即應更換 (2)用樣板檢查滑輪槽形,徑向磨損不應超過壁厚的30%,否則應報廢。不得超過標準者可補修,大修后用樣板檢查,其底部與側(cè)向間隙均不應大于0.5mm,輪槽中心線與滑輪中心線的偏差不應大于0.2mm,繩槽中心對輪廓端面的偏差不應大于1mm (3)大修后,軸孔允許有不超過0.25CM2 的缺陷,深度不應該超過4mm (4)裝配后,應能用手靈活轉(zhuǎn)動,側(cè)向擺動不得超過D/1000。D-滑輪的名義直徑 4 卷筒 (1)卷筒繩槽 (2)卷筒表面 (3)卷筒軸 (4)裝配與安裝 (1)繩槽磨損超過2mm應重新車制,大修后繩槽應達到圖紙要求,但卷筒壁厚不應小于原厚度的81% (2)卷筒表面不應有裂紋,不應有明顯的失圓度,壓板螺釘不應該松動 (3)卷筒軸上不得有裂紋,大修理后應達到圖紙要求,磨損超過名義直徑的5%時,應更換新件 (4)卷筒軸中心線與小車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應大1mm/m,卷筒安裝后兩軸端中心線偏差應不大于0.15mm
5 車輪
(1)車輪踏面磨損 (2)兩個相互匹配車輪的直徑偏差 (3)輪緣磨損與折斷,變形 (4)車輪裂紋 (5)踏面橢圓度 (6)車輪組裝配 (1)車輪踏面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15%時應更換新件,沒超過此值,可重新車制、熱處理修復。車輪直徑應在公差范圍內(nèi),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對車輪直徑大于Φ400mm的淬火層厚度應大于20mm;小于Φ400mm時,淬火層厚不應小于15mm。 (2)主動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0.1%,從動車輪則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從動車輪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 (3)輪緣磨損量達原厚的50%或折斷面積超過30mm2應報廢,輪緣厚度彎曲變形達原厚度20%應報廢。 (4)車輪發(fā)現(xiàn)裂紋則應報廢 (5)車輪踏面橢圓度達1mm應報廢 (6)安裝好的車輪組件,應能手轉(zhuǎn)動靈活,安裝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幾個車輪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允許偏差為1mm 6 車輪軸與軸承
(1)軸頸的檢修 (2)裂紋的檢修 (3)滾動軸承的檢修 (4)滑輪軸承間隙的檢查 (5)軸鍵間隙檢查 (1)軸頸在大修后的橢圓度、圓錐度不應大于0.03mm (2)用磁力或超聲波探傷器檢查軸,軸上不得有裂紋,劃傷深度不得超過0.03mm (3)圓錐滾子軸承內(nèi)外圈之間允許有0.03~0.18mm范圍內(nèi)的軸向間隙。軸承壓蓋調(diào)整間隙應在0.5~1.5mm的范圍之內(nèi) (4)軸與軸瓦的允許間隙(mm)如表a 軸頸 主動軸間隙 從動軸間隙 20~40 0.6 1.2 40~90 0.8 1.6 (5)軸與鍵的徑向允許間隙(mm)如表b 軸徑 20~40 徑向允許間隙0.1~0.3 41~90 0.1~0.4 鍵槽與鍵側(cè)向允許間隙(mm)如表c 軸徑 20~40 徑向允許間隙0.1~0.2 41~80 0.2~0.3 >80 0.3~0.5
7 齒輪與減速器
(1)拆解減速器清洗檢查齒輪磨狀況 (2)齒面的檢查 (3)軸的檢修 (4)軸承的檢修 (5)裝配檢查 ①中心距:用千分尺或?qū)S玫挠螛丝ǔ邷y量齒輪的中心距離 ②齒側(cè)齒頂間隙,可用壓鉛絲法測量 ③嚙合面積的檢修 (6)運轉(zhuǎn)試驗 (1)起升機構(gòu)減速器第一軸上的齒輪磨損量不應超過齒厚的10%,其余則應小于20%;大小車運行機構(gòu)減速器第一軸上齒輪磨損不應超過15%,其余則應小于25%。 (2)齒面點蝕損壞嚙合面的30%,且深度達原齒厚的10%時應報廢齒輪,輪齒不應有裂紋或齒輪不能有斷齒。否則更換。 (3)軸上不得有裂紋,軸的彎曲度全長不應超過0.03mm/m,超標則校直。 (4)大修后軸承的徑向間隙允許偏差(單位:mm) 軸徑內(nèi)徑 允許間隙 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5)裝配時檢查以下3項:中心距、齒側(cè)間隙、嚙合面積的偏差(mm) ①中心距允許偏差 中心距 <100 100~200 250~400 >500 允許偏差 ±0.07 ±0.09 ±0.12 ±0.15 ②齒側(cè)間隙允許偏差齒頂間隙允許值為0.25m,m-模數(shù)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齒側(cè)間隙 0.13~0.26 0.17~0.34 0.21~0.4 026~0.53 0.34~0.67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③用涂紅丹的方法檢查。嚙合面積不低于齒高的45%,齒寬的60% (6)減速器箱體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許有砸、碰及嚴重劃傷,邊緣高點、翻邊等,并且剖分面貼合后間隙都不應超過0.03mm,并保證不漏油。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于0.5mm;在空載情況下,以1000r/min拖動運轉(zhuǎn),正反轉(zhuǎn)各不小于10分鐘,啟動時電動機不應有振動,撞擊和劇烈或斷續(xù)的異常聲響;箱體內(nèi)溫升不得超過70℃,且絕對溫度不高于80℃;軸承溫升不應超過40℃,其絕對值不應超過80℃
8 聯(lián)軸器
(1)齒形聯(lián)軸器齒面檢修 (2)內(nèi)、外齒圈端面對中心線的擺動量的檢驗 (3)當軸的中心線無傾斜時,檢查聯(lián)軸器安裝徑向位移 (4)無徑向位移時,因兩聯(lián)軸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圈車線的歪斜角檢查 (5)用中間軸聯(lián)接的齒形式聯(lián)軸器徑向位移 (1)可參考部分
(2)內(nèi)外圈端面允許擺動量(mm) 直徑D 允許擺動量 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120000 ±0.01 ±0.02 ±0.0 ±0.08 ±0.120 (3)兩根軸的允許徑向移量,根據(jù)模數(shù)不同,其值為0.4~3.2mm 模數(shù)(m) 2.5 2.5 3 3 3 4 4 4 齒數(shù)(Z) 30 38 40 48 56 48 56 62 徑向位移(mm) 0.4 0.65 0.8 1 1.25 1.35 1.6 1.8 (4)內(nèi)齒圈軸線歪斜角允許在0°30'范圍內(nèi) (5)徑向位移最大值Ymax=0.00873A,A-兩外齒中心量起的中間軸長度 9 制動器
(1)制動摩擦片檢修 (2)制動輪檢修 ①制動輪表面 ②制動輪與摩擦片的接觸面積及其中心線的偏差 ③制動輪安裝后,輪緣擺幅檢查 ④制動輪與聯(lián)軸器的安裝 (3)小軸、心軸、軸孔的檢修 (4)制動臂與工作彈簧 (5)制動器杠桿系統(tǒng) (1)其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厚度的50%,鉚釘應下沉≥2mm (2)包括制動輪工作表面、制動輪與摩擦片接觸的面積等項標準 ①制動輪工作表面糙度不低于Ra=16μm,HRC不低于50,深度2mm處不低于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單邊徑向磨損量達1.5mm時應重新車制及熱處理。加工后的制動輪厚度:對起升機構(gòu)不應小于原厚度的70%,對運行機構(gòu)不應小于原厚度的50%制動輪大修后,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于0.05m,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于0.1m ②接觸面積不小于摩擦片總面積的80%;二者中心線的偏差值為:當D≤200mm時,不應超過2mm,D>300mm,不應超過3mm ③制動輪安裝后允許的擺幅(mm) 制動輪直徑D ≤200 >200~300 >300~600 允許擺動 徑向 0.10 0.12 0.18 端面 0.15 0.20 0.25 ④與聯(lián)軸器相連接的制動輪,應把制動輪安裝在靠近電動機(或減速器)的一側(cè) (3)小軸、心軸磨損量達名義直徑的20%時應修復,超過此值應更換 (4)制動臂和工作彈簧不能有裂紋和斷裂 (5)空行程不得超過銜鐵沖程的10%,試車時應反映靈敏可靠
10 起升機構(gòu)及小車部分
(1)起升機構(gòu)的軸 (2)電動機與減速器的位移檢查 (3)卷筒和減速器軸線偏差 (4)小車輪距偏差 (5)小車軌道標高偏差 (6)軌道中心線離承軌梁設計中心線的偏差 (7)小車軌道接頭偏差 (8)小車輪端面水平偏差 (9)小車輪端面偏差 (10)小車輪踏面偏差 (11)小車輪距偏差 (1)探傷檢查起升機構(gòu)的主軸和傳動軸,不允許有裂紋 (2)應符合聯(lián)軸器的安裝要求
(3)在軸承座處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3mm/m
(4)由于小車輪測量的小車軌距偏差:當軌距≤2.5m,允許偏差為±2mm,且主從動輪相對差不大于2mm,當軌距>2.5m,允許其偏差不大于±3mm,且主動輪相對差不大于3mm (5)當小車軌距≤2.5mm,允許偏差為3mm;軌距>2.5m,允許偏差為5mm (6)箱形單梁允許偏差為:不得大于1/2δ,δ-腹板厚度(mm),單腹板梁允許偏差為:不小于10mm,箱形雙主梁允許偏差為:2~3mm (7)軌道接頭處標高偏差及中心線偏差≤1mm (8)水平偏差不應大于1/1000,且兩主動輪偏斜主向相反,1-測量長度 (9)不得大于D/400 (10)所有車輪踏面都必須在1個平面內(nèi),偏差不應大于0.5mm (11)允許相對偏差為4mm 11 大車運行機構(gòu)
(1)車輪偏差 (2)同一平衡梁上的車輪檢查 (3)軌道外觀檢查①軌道外觀檢查 ②縱向傾斜度 ③軌距偏差 ④兩根軌道相對高差 (4)夾軌器檢修 (5)由車輪測量出的起重機跨度偏差 (6)由車輪量出的對角線偏差 (1)大車車輪的水平,垂直偏差與小車輪相同 (2)同一平衡梁上的兩個車輪的對稱平面應在同一垂直平面內(nèi),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mm (3)包括外觀、傾斜度,軌距等項的技術(shù)標準 ①軌道不應有裂紋、軌頂、軌道頭側(cè)面等磨損量不應超過3mm ②起重機軌道縱向傾斜度不應大于5/1000 ③其值≤10mm ④同一斷面內(nèi)的兩根軌道相對標高偏差≤10mm
(4)鉗口磨損量超過原厚40%的應更換,電動夾軌器要經(jīng)常注意調(diào)節(jié)安全尺,使其指針在規(guī)定的位置 (5)當跨度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于5mm,當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于8mm (6)當跨度≤30m,偏差不應大于5mm,當L<30m,其偏差不應大于10mm
1 主梁幾何形狀
(1)主梁上拱度檢驗 (2)主梁下?lián)隙葯z驗 (3)水平旁彎檢驗 (4)腹板波浪形變形 (1)跨中拱度為L/1000,允許偏差為上拱度的20% (2)滿載跨中彈性下?lián)狭俊躄/700,空載跨中下?lián)献冃尾粦^0.6/1000L。超過此規(guī)定值,應修復并加固 (3)跨中水平旁不應大于L/2000 (4)受壓區(qū)波峰不應大于0.7δ,受拉區(qū)波峰不應大于1.2δ,δ-腹板厚度 2 橋架組裝
(1)水平方向兩對角線檢驗 (2)垂直方向兩對角線檢驗 (3)小車軌道至橋架縱向中心距離偏差 (1)箱形梁允許偏差為5mm;杵架梁允許偏差為10mm (2)允許偏差10mm (3)允許偏差應小于3mm 3 箱形架
(1)裂紋的檢驗(2)金屬結(jié)構(gòu)涂裝及防腐 (1)金屬結(jié)構(gòu)不應有裂紋和焊縫開裂處 (2)應保持涂裝的完好,防止腐蝕,其腐蝕量不得超過原厚的10%,修后涂漆 4 桁架桿件 桁架節(jié)點間主要受力桿件的彎曲度 桁架主要受力件(壓桿)的彎曲不應超過1/1000,但最大不應大于2mm 1-桿件計算長度
橋式起重機大修理項目及技術(shù)標準(電器設備部分) 序號 元器件 大修理項目 技術(shù)標準 1 電動機 (1)拆開電動機,清洗軸承并換新潤滑油,測量定子、轉(zhuǎn)子絕緣電阻 (2)電動機軸的檢修 (3)繞組的檢修 (4)端蓋止口配合間隙的檢驗 (5)滑環(huán)與電刷的檢修 (1)對于新安裝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于2MΩ,轉(zhuǎn)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8MΩ;對使用中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5MΩ,轉(zhuǎn)子絕緣電阻大于0.5MΩ;如達不到一標準,應拆下來干燥;在烘干情況下(50~70)定子絕緣電阻達1MΩ,轉(zhuǎn)子絕緣電阻應大于0.5MΩ (2)大修理后電動機軸不得有裂紋,彎曲度不得超過0.2mm,軸頸應達到圖紙要求 (3)繞組不允許有損傷,保證涂漆完好,在修理時,不準用汽油、機油、煤油等液體擦洗繞組 (4)端蓋止口配合間隙如表(mm) 端蓋軸承孔的間隙,不應大于0.05mm 端蓋止口外徑 300 500 800 1000 最大間隙 0.05 0.10 0.15 0.20 (5)刷架彈簧壓力不應低于0.05~2.00NCM2,1臺電動機上所有電刷壓力應一致,電刷與刷握的間隙不應大于0.2mm,滑環(huán)表面不允許有灼許和深溝;電刷與滑環(huán)必須接觸良好,滑環(huán)橢圓度不應超過0.02~0.05m_ 2 控制器與接觸器 (1)拆卸清洗 (2)調(diào)整壓力、檢修觸頭 (1)手柄應轉(zhuǎn)動靈活,無卡住現(xiàn)象。 (2)觸頭正常壓力為10~17N,觸頭磨損大于3mm,觸片不應大于1.5mm 3 電阻器 (1)拆開清理 (2)電阻片 (1)銼掉氧化層,擰緊螺釘,用石棉紙校正各電阻片的間距 (2)發(fā)現(xiàn)裂紋可以補焊,整片斷裂應更換新件 4 限位開關(guān) (1)清理檢修磨損件 (2)調(diào)整 (1)更換磨損件,擰緊螺釘,要求限位器動作靈敏可靠 (2)當?shù)蹉^滑輪組上升至起重機主梁下蓋板300mm時,其上升限位開關(guān)應動作,起重機運行至距軌道端200mm或兩臺起重機相近約300mm,行程開關(guān)動作 5 集電器 (1)磨損、變形的檢修 (2)檢查瓷瓶 (1)鋼鋁磨損不應大于原直徑的25%,如有變形應校正 (2)擰緊螺釘;瓷瓶絕緣電阻不得少于1MΩ 6 導線 (1)更換老化、絕緣不良的導線、套管 (2)檢查絕緣 (1)按需要更換導線和套管,彎管曲率半徑不應小于管徑的5倍,管子彎曲度不應小于90° (2)導線與地面之間的絕緣電阻不應小于0.5MΩ 7 避雷與接地 測量絕緣電阻,檢查接地與避雷裝置 接地電阻應小于4Ω,接地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150mm2的鍍鋅扁鐵,10mm2裸銅線。30mm2的鍍鋅圓鋼;司機室和起重機本體的接地連接采用4×10mm鍍鋅扁鐵,連接線裝置不應少于兩處 8 照明 更換導線檢查燈具和低壓變壓器 更換損壞件,保證安全 9 電纜卷筒 調(diào)節(jié)電纜卷筒卷繞力矩,使電纜和起升機構(gòu)或大車運行機構(gòu)保持平衡 調(diào)整卷繞力矩
九、負荷試驗與交工驗收 1、負荷試驗前的準備 (1)關(guān)閉電源檢查所有連接部位的堅固情況。 (2)檢查鋼絲繩在卷筒、滑輪組中的纏繞狀況是否正常。 (3)用兆歐表檢查電路系統(tǒng)和所有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是否符合技術(shù)要求。 (4)對各潤滑點注油脂,檢查各減速器、制動器、液壓罐等按規(guī)定加油。 (5)清除大車運行軌道上,起重機上及試驗區(qū)域內(nèi)妨礙負荷試驗的一切物品。 (6)準備好負荷試驗用的重物,最好能組合成額定負荷50%、75%、100%、125%的重物。 (7)指定人員:如司機上檢驗人員、地面指揮人員、栓掛鉤起重人員、與試驗無關(guān)人員必須離開起重機試驗現(xiàn)場。 2、空負荷試驗: 分別開動各機構(gòu),先以低速擋試運行,再以額定速度運行。同時觀察各個機構(gòu)的驅(qū)動裝置、傳動裝置、支撐裝置、工作裝置應能平穩(wěn)地工作,不得振動與沖擊現(xiàn)象。 3、靜負荷試驗: 小車在橋架中間位置,事先準備好的重物按額定起重量的50%、75%、100%、125%加戴,將1.25倍額定負荷的重物起升至地面約100mm,懸停10分鐘,并用水平儀測量法,測量橋架變形量,然后放下重物,按此法重復試驗三次,橋架應無永久變形。 4、動負荷試驗: 以額定負荷的1.1倍,進行試驗。各機構(gòu)每次連續(xù)運轉(zhuǎn)時不可太長,但累計時間不應小于1h。在試驗中檢查各機構(gòu)運行是否平穩(wěn),各制動器安全裝置限位裝置的工作是否平穩(wěn),各制動器安全裝置限位裝置的工作是否靈活,準確可靠。各軸承處及電動、液動等元件是否正常,動負荷試驗后,應檢查金屬結(jié)構(gòu)的焊接質(zhì)量和機械連接的質(zhì)量,并檢查各部位連接螺栓的堅固情況。 5、交工驗收: 起重機負荷試驗后,修理單位與使用單位應辦理交工驗收手續(xù)。認真填寫驗收報告,通知甲方,組織有關(guān)部門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電動單梁橋式起重機維修 施 工 方 案
為了保證起重機安裝工作順利進行,使起重機在安裝過程中,貫穿過程在安全有序的工作狀態(tài)下,就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施工,讓每個作業(yè)人員做到心中有數(shù)、得心應手,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一、起重機的安裝概況 本機起重量Q=3噸,跨度L=13.5米,起重高度H=9米,大車運行速度 20米/分。 二、安裝前的準備 (1)安裝現(xiàn)場的選擇 安裝現(xiàn)場應有足夠的面積以滿足安裝翻轉(zhuǎn)起吊的需要,場地應有電源以備接通焊機和其它電動工具。 (2)設備和工具的準備 本工期需焊機2臺,氧氣乙炔2套,手拉葫蘆2臺,墊木梯子以及吊具和吊車,甲方提供。 (3)材料的準備 本工程所用的鋼軌、壓板、夾板、螺栓、制作車檔所用的板材以及滑線用的材料和焊條,根據(jù)實際需要量要備足。 (4)人員安排 參加本期工程的人員:電工2名、鉗工2名、焊工2名、起重工2名、安全負責人1名。 三、安裝過程中的基本安全要求 參加本期工程的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進行施工,嚴禁違章作業(yè)。 四、安裝的工藝過程 (1)軌道的安裝:首先清理現(xiàn)場,行車水泥承受軌梁基礎進行驗收。找平、放線。鋼軌的檢查和調(diào)直、軌道上位、鋼軌接頭的聯(lián)接、找正加固、測量檢查、找平、調(diào)直。車檔制做安裝,軌道的安裝標準要符合TJ231-78《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驗收規(guī)范》的規(guī)定標準,全行程最高點和最低點之差不大于10mm,接頭的左、右、上三面的偏移均不大于1mm,接頭間隙不大于2mm,跨度偏差不應大于5mm,同跨兩平行軌道的標高相對差,在柱子處不應大于10mm,其它處不應大于15mm。 (2)滑線的安裝 滑線的接觸面應平、直、無銹蝕、導電良好、安裝適當,在跨越建筑物的伸縮縫時,應設補償裝置。供電滑線在非導電的接觸面涂紅色油漆,并在適當位置裝置安全標志或表示帶電的指示燈。如安裝安全滑線時應平直、導電良好,如用軟纜供電時,線號要符合要求,設牽引繩。 (3)起重機的橋架安裝架設 安裝前應會同委托安裝單位及制造單位的代表一起開箱,按照隨機所帶的裝箱,清點、核對所交貨物與裝箱單所列的零件數(shù)量是否相符、隨機文件是否齊全,核對完畢后,作出記錄,由三方代表當場簽字,橋架的組裝和架設時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嚴禁違章作業(yè)。 起重機組裝時,要把橋架按工作位置放在墊架上,固定牢固后,再組裝端梁,測量對角線差,不應大于5mm,跨度不應大于3mm,完全符合規(guī)定后,再進行組裝電葫蘆,小車運行間隙不應大于5mm,最后組裝操縱室。 (4)電器安裝 安裝前應詳細熟悉電器原理圖、配線圖、電氣總圖和有關(guān)技術(shù)資料,了解操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以便準確安裝和迅速處理安裝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檢查各電器元件和電機的對地緣電阻應不低于0.8兆歐。在潮濕環(huán)境中應不小于0.4兆歐,檢查各線路是否正確,確定無誤碼率后,方可通電試運轉(zhuǎn)。在試運轉(zhuǎn)時,檢查各運行方向是否一致、行程開關(guān)是否符合要求的方向、上下斷電限位器是否安全可靠。各安全裝置必須安全可靠合格后,方可起吊架設,在吊裝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嚴禁違章作業(yè)。 五、起重機所帶電的外殼、電線管等均應有可靠的接地,起重機軌道以及起重機上任何一點的接地電阻均不得大于4歐姆。重復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主回路和控制電路對地絕緣電阻不小于0.8兆歐。 六、起重機試運轉(zhuǎn)合格后,要作無負荷試驗、靜負荷試驗、動載試驗。自檢合格后,認真填寫竣工報告,通知甲方,組織有關(guān)部門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